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新闻
你知道吗?| 中国重工业的发源地——青溪铁厂

大家敢不敢想象,在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汉阳钢铁厂之前,贵州境内就已经坐落了一座能够生产“天字一号铁”的钢铁厂。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座近代第一座钢铁厂的故事。

1885年11月,时任贵州巡抚的潘蔚将《黔省矿产甚多,煤、铁尤甚,可否体察开采折》上奏朝廷,得到清廷“着即该署抚详细体察,认真开办,毋得徒托空言”的批复。跟今天所有超大项目的问世一样,历经多番周折后,1890年6月1日,贵州青溪铁厂正式建成了,坐落于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

贵州青溪铁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钢铁工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重工业,更是贵州工业故事的肇始。

据载,它比1894年建成投产的汉阳铁厂整整早了4年,比日本八幡制铁所早1年,比1916年始建的鞍钢,早了近30年。

筹建钢铁厂在当时的中国并无先例,贵州青溪铁厂的建立面临最重要的就是资金问题。为解决资金问题,潘霨先查明煤铁最旺之处,然后竭力招徕,用“商办官销”的形式办厂开采。之后他派人到上海募集股份,标准是每百金为一股。但是募股并不尽如人意,预计的三千股,只募到了一千余股,约银十万余两,与原先设想的三十万两之数相去甚远。最终拨公款银十九余万两,再“请借洋款三十万两”才解决了筹建费用。


在建的青溪铁厂


1887年,青溪铁厂破土动工后,潘霨当即派人前往英国,采购了迪赛德机器制造厂制造的溶矿铁机炉、冶炼贝色麻钢炉、轧钢铁条板机床等设备。

这些先进的设备使得建成后的青溪铁厂不仅能炼铁,还能炼钢和轧钢。


青溪铁厂全盛时期全景


鼎盛时的青溪铁厂,主厂房占地面积达60余亩,其他附属设施占地80余亩,总占地面积150余亩。并拥有以法国人罗克莱为领队的外国工程师5人,以及众多从江浙等地招来的技师和工匠,全厂冶炼工达1000多人。

为了纪念青溪铁厂的建成投产,该厂第一批出炉的铁锭上都被打下了“天字一号”的印。“天字一号”熟铁曾经激起无数国人实业强国的中国梦,也开启了中国近代钢铁重工业的先河。

虽然喜悦没能持续太久,仅仅投产一个半月之后,青溪铁厂就面临种种困境最终停工,但是青溪铁厂的创办对于当时羸弱不堪的中国来说,不失为一种尝试,是一面镜子,从建立到失败,让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山里人接触到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今天的镇远县博物馆里,依然存放着一块当年生产的长35.5厘米,宽9.5厘米,厚6厘米的铁锭,经过岁月洗礼,铁锭上的“天字一号”四字依然清晰可见。大家如果感兴趣,不妨去到镇远县博物馆,亲自一看。


“天字一号”铭文铁锭



一审:陈   熺
二审:石琳婕
三审:屠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