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创新带动能矿装备产业“链式”崛起

春雨如酥,滋润着乌蒙山腹地的六盘水高新区。在这里,一场以“新质”为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黑拉嘎”)正凭借智能化矿山设备,推动六盘水从传统工业基地迈向高端能矿装备制造“新高地”。


“链主”崛起,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六盘水,这座曾以“江南煤海”著称的工业城市,长期面临“煤电独大、结构单一”的产业困局。


装备制造作为六盘水市主导产业之一,不仅肩负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引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贵州黑拉嘎作为“链主”企业入驻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启了六盘水能矿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贵州黑拉嘎占地444.3亩,总投资约12.4亿元。公司采用“边建设、边生产、边经营”的模式,起步即冲刺,在高新区迅速崛起。2024年该公司销售收入2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亿元。


作为一家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黑拉嘎犹如一块“产业磁石”,迅速吸引了江苏鸡煤、贵州天信电器、安通风机等多家能矿装备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终端产品、从硬件制造到智能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过去采购液压阀要跑三个省份,现在园区内就能完成全链条配套。”贵州黑拉嘎项目负责人严斌指着正在组装的智能采煤设备介绍,随着天信电器的防爆变频器等一系列产品入驻产业园,开发出适用于喀斯特地貌的模块化支护设备,填补了西南地区特种矿机市场的空白。


创新突破,引发产业连锁效应


2022年,贵州黑拉嘎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合作研发的世界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凉都号”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在六枝特区聚鑫煤矿应用后,最高日进尺33米,最高月进尺525米,并完成行业首例75米小半径转弯;2024年,该成就获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全国“创翼之星”奖……这是贵州黑拉嘎牵头组建的能矿装备产业创新联盟,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等开展合作,研发生产的“高精尖”能矿装备,挺起了全国能矿装备发展的“脊梁”。


“‘凉都号’针对西南区域瓦斯治理巷道掘进的难点,具备整机长度短、机动灵活、转场便捷等优点,搭载了一系列新技术,增强了在复杂巷道环境中的适应性,大幅提升了巷道施工的安全性与效率。”严斌介绍,“凉都号”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还具有优质、节能、环保等优势,为煤矿岩巷施工难题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天信电器在为贵州黑拉嘎供应控制系统的同时,也为六盘水的煤矿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服务;安通风机在链主企业技术帮扶下,共同研发生产的风机等通风设备,产品打入川滇市场。


目前,贵州黑拉嘎直接对应六盘水境内174处煤矿,300公里半径内可辐射云南曲靖、昭通、广西百色,四川宜宾及贵州大部分煤矿。这种产业变革不仅重塑了六盘水的工业基因,还带动了就业和企业发展。贵州黑拉嘎带动就业300余人,与贵州黑拉嘎合作的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通过设备维修减少上亿元损失。


持续“发力”,助推工业奋勇前行


在六盘水高新区,一场以能矿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当地的工业基因,传统矿业工人逐渐向智能装备运维工程师转变。机械工谢军发现,儿子谢华没有远离矿山行业,而是成为了一名智能装备运维工程师。“以前觉得挖煤是苦差事,现在操控设备就像指挥钢铁战队一样。”谢华的职业选择,正是六盘水产业链升级的生动写照。


六盘水高新区的先进装备产业链正在从“制造加工”向“智造服务”转型,并不断裂变出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当地能矿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贵州黑拉嘎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迈入资本市场,打造集“机械化、成套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矿山建设装备研发体系,努力成为西南地区智能矿山装备研发中心。


站在能源革命的时代风口,贵州黑拉嘎正抓住能矿智能化建设的机遇,推动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持续发力,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为六盘水打造重要的能矿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强大动力,助力当地工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



一审:陈   熺
二审:石琳婕
三审:屠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