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贵州制造丨当“风口”开始冷静 福泉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如何续航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31.6%,市场稳步增长。但与此同时,上游动力电池产业增速远远跑在了前面,供需失衡,2022年还“赚大钱”的很多新能源电池材料,在去年都遇上了价格“跳水”,让每一个布局“风口”的地区都在面临巨大挑战,作为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核心区的重要成员,福泉就是其中之一。面对行业剧烈波动,“贵州制造”如何突围?来看记者实地调研。


       在福泉市双龙工业园区,今年投产的裕能二期年产25万吨磷酸铁项目正在持续产能爬坡,为一期年磷酸铁锂提供上游原材料配套。尽管目前已经进入销售淡季,裕能磷酸铁锂依旧保持着稳定出货。


图片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启航介绍,去年磷酸铁锂建设速度非常快,这也是依托福泉的支持,把风口期抢占住了,所以投产量比较大,规模化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国内磷酸铁锂价格从2022年每吨17万的高位,如今停留在了五六万元的均价,有限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挤出高成本的边际产能,凭借科技实力与精益管理,像裕能这样的行业头部企业迎来了市场机遇。


图片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启航表示,今年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都是在往上走的。就是考验经营水平了,还有自动化技术是行业内比较好的,贵州这一块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把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交给客户,来保证市场。


       随着龙头企业稳步投产,2023年福泉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实现产能翻倍,产值保持30%增长。而这些企业看中的资源优势,不仅是福泉的磷矿。


       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成品部经理张绍飞介绍,现在每天有个五六十车,这边生产出来就直接拉过去,一公里不到。新能源对原料纯净度要求比较高,所有铲车都是专用的。


       正在流出的绿色粉末,是胜威化工生产钛白粉产生的工业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就近供应磷酸铁锂企业生产,一头增加了产值,一头节省了成本。


       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成品部经理张绍飞表示,以前没有这个副产品,是因为新能源起来以后就改了工艺,把七水硫酸亚铁提出来相应的渣就会少一点,增加效益,减少污染。


图片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介绍,一吨物流成本看着是节约一百两百元,几十万吨、几百万吨的时候,整体的成本降低显现效益就出来了。


       在福泉,园区“不养闲人”,产品不能“落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让企业之间的产业耦合正在聚集新的竞争优势。在盛屯电池级硫酸镍项目的工地“门口”,下游厦钨新能的三元前驱体项目开始了场平,未来将会有一根管道直接联通两条产线,一年为两家企业创造5000万元的效益。


图片


       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红江表示,公司节约了蒸发结晶成本,厦钨节约了他们的运输成本。同时副产品硫酸销售给福泉磷酸企业,产业上下游互补,整个园区资源整合,比别人更有优势。


图片


        龙头带动、集群发展,2023年1到10月,福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25亿元,增速28.6%。瞄准下一年的增量,新成员的“招募”工作已经在全速推进。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办公室胡德庚说,项目谈成的有14个,正在对接的14个。


       对照“一图三清单”,园区招新条件越来越高。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办公室胡德庚表示,比如钼焙烧的一个项目,是节能降耗的生产工艺,过程中还会产生硫酸,和当地磷化工企业产生耦合。钼产业属于新材料类,还可以往下游做。


图片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介绍,既要抓企业的服务,也要抓新项目的引进和配套,包括生产服务性的仓储、包装等,延链扩链优化产业生态,让整个产业走得更加稳健。


       依托磷矿资源优势,抢抓新能源“风口”,福泉2023年亩均工业总产值预计可达400亿元,企业之间资源互用、成本互降、优势互补、效益互增,共同积蓄发展新动能。


图片


       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红江介绍,市场是逐步培育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把内功干好,技术更新就看谁走在前面,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图片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启航表示,行业并不是不景气,只是像储能等可能市场增速不达预期,但增量还是有的。长期来说新能源汽车价格越低,买的人才会越多,未来市场肯定是好的。


图片


       黔南州副州长、福泉市委书记黄桂林表示,狠抓项目的建成投产,能够形成新的增量;要把企业服务这篇文章做好,存量发力,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提升新型工业化的竞争力。



一审:陈   熺
二审:石琳婕
三审:屠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