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贵州制造丨一块铅的绿色变形记


       一块电池带动一个产业,一方发展。深耕铅蓄电池产业领域,台江这个常驻人口不足15万的山区小县,吸引了两家中国500强的铅蓄电池企业落户。但曾经,这个风口产业也给当地带来了生态阵痛。同一块铅,台江如何算好生态和发展两本账?一起来了解。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成品仓库主管 杨海英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成品仓库主管杨海英说,公司电池发四川、重庆、还有湖南、广西、江西、广东。出货率一天是18万到20万支左右,现在是旺季的时候了。


       在台江经济开发区的天能贵州公司,一箱箱供爱玛电动车使用的电池正在发货。工作人员介绍,即使每天满负荷生产13万支铅蓄电池,依旧供不应求。今年,企业还获评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然而就在几年前,台江还因为“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铅生产企业,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整改。


台江县工信局副局长 张维祥


       台江县工信局副局长张维祥说,落后工艺的产业在园区,压力还是很大的,他们下定了决心。



       什么是决心?2021年,台江关停了5家再生铅污染企业,这5家企业年纳税约1亿元,占据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这让台江成为当年黔东南州生产总值唯一负增长的县市,而且园区的铅蓄电池产业链也一下子面临断链的风险。壮士断腕后的台江随即开始了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关停企业进行重组,同时引入技术水平更高、产业规模更大的生产企业。


台江县工信局副局长 张维祥


       台江县工信局副局长张维祥表示,入园条件比国家规定的二氧化硫、铅尘的排放规定降了50%,门槛更高了,同步进行招大引强。



       在2021年后入住台江的贵州麒臻公司,记者看到,这里一改以往徒手拆电池、手工扒铅锭的落后生产方式,一块块废旧铅蓄电池在自动化设备中变成了再生铅,产品不出园区,就可以销售到下游企业天能公司。


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星


       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星说,他们企业所生产的铅,有将近70%左右都在天能(贵州)公司已经消化了,今年产值预计在20个亿,正在规划三期项目。


       今年,天能贵州公司计划再追投10亿元。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钦晓峰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钦晓峰表示,他公司今年做到40个亿的产值,公司在这个地方不是仅仅办一个工厂,围绕西南片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一个总部,建立了产、销、回一体化。


       在台江经开区,已有12家铅蓄电池的上下游企业入驻。从一块铅锭,到成品电池,清洁高效的产业循环为大家不断注入信心。


贵州省万航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建良


       贵州省万航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良说,二期投资3个亿,新增了有30多亩,正在招工和培训,是比较好的一个项目。


台江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 冯虹宇


       台江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冯虹宇说,他们已经接到数十家相关企业的来函,有很大的投资兴趣,不断地扩大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上游争取各项指标,把产能扩大,在下游纸箱包装壳方面最新会有一两个企业能签约。


       目前,台江再生铅循环利用已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台江县副县长 周泽东


       台江县副县长周泽东表示,台江县走过了这段考验期,针对铅蓄电池和废电池回收行业来说,走在西南区域前列,符合市场规律。铅蓄电池产业今年应该会突破70个亿。在“十四五”后半期,打造这个百亿级产业是完全可以做到。




一审:陈   熺
二审:石琳婕
三审:姚应江